以小城镇建设为突破口推动我市城乡融合发展
民建漯河市委
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。按照产业兴旺、生态宜居、乡风文明、治理有效、生活富裕的总要求,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,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。今年省“两会”上,省政府要求我市进一步壮大城市规模和综合实力。中共漯河市委按照上级要求,结合我市城区规模小、综合实力弱、所辖县少的实际,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我市提升实力、增加规模的重要途径,作为破解空间制约、优化要素配置、促进城乡平衡、激发潜在需求的重要手段,列入“四三二一”工作布局。民建漯河市委经过调研认为,以乡镇政府所在地为主的小城镇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节点,通过提升服务能力、加强产业支撑、破解要素制约入手,发挥大项目的带动作用,提升小城镇的建设水平是城乡融合发展工作的突破口。为此我们建议:
一、科学编制规划,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
按照城乡连接的枢纽、农民美丽的家园、产业培育的基地、农业发展的前沿的发展目标,连接中心城市、辐射农村的重要公共服务平台和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发展定位,加强对小城镇规划布局,形成有重点、有层次、有步骤的小城镇发展新格局。
首批以围绕中心城区的十个卫星镇,舞阳县和临颍县产业基础好、发展潜力大的北舞渡镇、杜曲镇等10个中心镇为突破口,对接我市中心城区和两县总体规划或县域村镇体系规划,加强小城镇与中心城的互动,高起点、高标准、高质量开展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,做到基础设施、产业发展、公共服务、资源环境发展等“多规合一”,集中市县乡村四级的资源,提升小城镇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,打造一批宜居、宜业、宜游的新型小城镇,明显形成区域发展的增长极,引领、带动一般乡镇加快发展,推动我市城乡融合快速发展。
二、加大建设投入,提升小城镇公共服务能力
为保证在小城镇生活的居民能够享受到“城市服务+农村风景”高品质生活标准,采取以政府为主导,社会、产业资本参与的多种投入方式,加大对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的投入,改善人居环境质量,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。首先要加快推进城乡一体的道路和公交体系建设,对市区到县城、县城到小城镇的公路进行升级,其次要通过多种途径共享优质教育、医疗资源,可以建立中心城区的学校、医院结对联系制度,鼓励优秀教师、医生到小城镇授课、诊病;利用互联网技术,推进远程医疗、校园数字化等,实现远程授课和诊断;其三还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小城镇管理制度等等。
三、深化相关改革,保障要素的顺畅流动
以土地和户籍为重点,在深化改革上求突破,激发市场活力,探索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,推进城乡融合的体制机制。一是在现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推进的基础上,加快搭建市、县(区)、乡(镇)三级农村产权市场体系,促进农村产权的交易流转。二是稳步实施户籍制度及配套政策改革。加快居住证制度落实步伐,让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落户定居,享受同等待遇,解决农民进城生活的后顾之忧,为城乡融合、人口集聚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。三是在小城镇建设的土地政策上要给与重点支持,在土地方面要加大建设用地指标供给力度,保证建设空间;在规划方面可以适当降低建设项目的容积率,突出小城镇特色。
四、强化产业支撑,增强乡镇的集聚能力
产业联动发展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基础和关键。在产业布局方面,突出小城镇承接市区转移的产业和农村产业升级的功能,依据各自优势,突出产业特色,宜工则工、宜农则农、宜商则商、宜旅则旅,形成比较优势,拉长产业链条,构建小城镇产业发展支撑体系,带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一是打造食品产业基地。成立以龙头食品企业为支撑、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纽带、种养大户和农户为基础的现代农业产业联盟,引导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自己的“第一车间”,形成以工带农,工农互动发展格局。二是培育农业新型业态。以打造城市居民和农民的“后花园”和“休闲体验基地”为着力点,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等乡村旅游观光产业,使之成为接二连三的新型业态和消费业态。三是发挥区位优势,加强与中心城区产业的互动,承接不适宜在中心城区发展的物流运输等产业;服务城市居民,打造环境优美、功能齐全的现代居家养老服务产业。
|